漫步华尔街
《漫步华尔街》原名《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 The Time Tested Strategy for Successful Investing》,是一本超越股市涨跌的成功投资策略。全书重点是预测市场的涨跌、高低不容易,做好资产配置、选择指数化投资,这些方法不保证能一夕致富,但应当可以让你稳健致富。
认识作者
伯顿‧墨基尔(Burton Malkiel)曾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专攻证券市场以及投资行为学,曾任华尔街证券分析师、全球大型投资公司董事,并曾获聘为美国总统的经济谘询委员会委员(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同时具备实务经验以及学术知识,更是报酬绩效优异的投资人。
全书分为五个单元:
第一部-股票及其价值
第二部-专家与赢家
第三部-学习新投资技术
第四部-资产配置的五项原则
第五部-你也可以是理财高手
第一部:股票及其价值
简介
第一章 介绍随机漫步、磐石理论以及空中阁楼理论,第二章介绍疯狂的群众,第三章介绍60到90年代的股票价格,第四章介绍2000年代初期的网路泡沫。我们先看作者一开始提出的几个问题:
何为「随机漫步」(Random Walk)?
何为「磐石理论」(Firm-foundation theory)?
何为「空中阁楼」(Castle-in-the-air theory)理论?
透过这三种理论,读者可以熟悉各种资产的定价模式,以及彼此间的关联。简单来讲,如果采用随机漫步,那么预测就是没有用的,磐石理论认为可以算出真实价值,而空中阁楼理论则认为不用预测,只要有人买即可。
随机漫步,预测无用
「随机漫步」:未来的发展和方向不能依据过去行为加以推测。
不能用过去行为加以推测未来的发展及方向,应用于股票市场就是指短期价格变动是无法预期的,盈馀、顾问、图表模型都没有用处。
依据该理论,一隻蒙着眼睛的猴子,对着报纸金融版掷飞镖挑选出来的投资组合,也会和专家挑选的组合一样好。
磐石理论,寻找真实价值
「磐石理论」:每一种投资工具都有确定的内在标准─「真实价值」(intrinsic value),可以透过仔细分析而算出。
所有资产都有方法确定「真实价值」(intrinsic value),当目前价格低于或高于这真实价值,就是买进或卖出的时刻。
买低卖高说得容易,但要做,可就有难度。买进时要因为它的价值而买进,而不是因为它的价格。
空中阁楼理论,寻找下个傻瓜
本理论着重投资心理层面,凯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主张投资人不该把精力花在估算股票的真实价值,而是该分析投资大众未来的走向,以及在乐观时期他们会如何把「希望」建筑成空中阁楼。
「空中阁楼理论」就是找下一个傻瓜,只要别人愿意出更高的价格收购,多少钱就不是问题,投资的重点不是挑出真正有价值的资产,而是挑选别人会选的。
接着阐述其对于投资的概念,什麽是投资?
「投资」与「投机」
投资不等于投机。
「投资」是购买资产,获得合理可预期的收入,或长期增值的行为。
「投机」希望几天或几周内就可获利,投资人则是在几年内或几十年内才获利。
两者的区别在于获得投资报酬的期间长短和报酬的可预测程度。
炒房,买了后几个月找个盘子加价卖掉是投机,在疯狂的市场可以,但久了,真实的价值自然浮现。
买房,提供租客长期舒适的居住环境并收取适合的租金,是投资。
从历史学习,避免荒谬重演
如果不从历史学习,人们便不能记取教训,必定一错在错,第二章介绍历史上的荒谬演出:
17世纪的郁金香泡沫。
18世纪的南海泡沫。
20世纪初的华尔街。
在20世纪,
60年代风靡「成长股」,例如IBM、德州仪器等,本益比最高达到80多倍。
60年代中期,兴起综效(Synergism),透过高本益比公司併购低本益比公司,进而提升盈馀,使公司产生盈馀成长的现象。有趣的是,到了90、2000年代,许多公司透过甩开不相关的、绩效不彰的部门来提高盈馀。
60年代后期,风靡「概念股」。
70年代,华尔街决心回归「稳健原则」,投资前五十大「绩优股」,推行「一次决策」,股票就像传家宝一样买进就不必卖出,但当所有基金、公司都开始买进绩优成长股,便推使这些股票的价位推升到不可思议的价位,同样地,本益比最高达到80多倍。狂热最终有结束的时候,经理们迟早要做出第二次决策,也就是卖出股票。
80年代风靡「生化科技」。
20世纪末期(1955-1990),日本房地产价值上涨超过75倍,股市则在同一时期上涨100倍。当时股价拥护者总能找到理由解释这些疯狂的现象。1990年,日本央行鉴于蠢蠢欲动的通货膨胀,开始管制信用,引导利率上升,以抑制房价,使股市平静。接下来的不是平静,而是崩盘。日经指数从40,000跌为14,309,跌幅约为64%。股价开始下跌只是反映股价回归到80年代初期市价与帐面价值正常的关係而已,而房地产的跌幅几乎与股市一样严重。
作者说,泡沫摧毁了「与众不同」、「只涨不跌」的神话,财务的地心引力法则没有疆域之别。
我们必须记得,没有永远上涨的市场,必须要时时做好准备,做好资产配置。
殷鉴是否无效?
殷人灭夏,殷人的子孙,应该以夏的灭亡作为鉴戒,殷鉴比喻可供后人警惕借镜的事,为何人们记不起教训?总是吃败仗的,是那些无法抵挡郁金香泡沫的人。
做好资产配置,要赚钱不难,难就难在如何抵抗诱惑,不把钱砸在一夕致富的投资上。
「明显的教训,却常为人所忽略。」
期货、权证、房地产、ETF、股票、债券商品琳琅满目,现金流、定存股、成长股、月配息各种策略,市场充满诱惑,然而如何抵挡这些诱惑,坚定决策,是常常需要思考的。
股价的历史教训投资人一窝蜂的行为经常左右股价,接着导致空中阁楼的情形,因此,投资可能是极危险的游戏。
对于新上市的股票,最好注意他的体质健全与否。
「股票最主要的卖主是公司管理者,他们可能在公司最景气、投资人兴趣最高时高价卖出,赶搭这流行列车的衝动,可能造成无利润的繁荣假象,即使是高成长的产业也不例外。」
历史告诉我们,过高的股价终会臣服于地心引力,股市中的经常性输家,是那些无法抵挡鬱金香狂热的人,在股市赚钱并不难,只要购买并持有广泛的投资组合,就能得到长期良好报酬。
而要避免的是受到引诱,把钱浪费在快速致富的投机热上。
作者有个朋友原本持有良好的投资组合,却忍不住周遭朋友不停讨论自己持有某股票涨了两倍、三倍,去投资Boo.com。后者宣告破产后,这位朋友损失全部的投资。
要确保本金并让它持续成长,教训如此明显,却总是为人所忽略。
持续存活在市场中是最重要的。
市场没效率吗?
依据维基百科的资料,效率市场假说(英语:Efficient-market hypothesis,缩写为EMH),又译为有效市场假说,由尤金·法马(Eugene Fama)于1970年深化并提出的,是金融学中最重要的七个理念之一。
有效市场的定义是:
如果在一个证券市场中,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那麽就称这样的市场为有效市场。
在每一种情况中,市场确实会自行修正,市场中就会修正任何不理性,儘管是以缓慢或豪不宽容的方式进行。但最后,真正的价值会在市场中浮现。
因此市场是在有效率以及没效率间变动,价格偶尔会脱离价值,但总会回归到真实价值所在的地方。
第二部:专家与赢家预测
未来的情况为什麽即使是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士也难以预测未来的盈馀?可能影响的因素有:
随机事件的影响
某些有创意性的会计程序创造令人存疑的盈馀
分析师本身犯下的错误
最好的分析师转任销售部门或转做投资管理、避险基金
研究部门与投资银行部门之间的利益衝突
择时能力的评估择时进出,在上涨前买进,再下跌前卖出,试图增加报酬,减少损失是许多投资人努力学习的,但这容易办到吗?
作者引用先锋投资集团(Vanguard Group)创办人,约和‧柏格(John Bogle)的话,
「在这行三十年来,我从未看过任何人实施随势操作成功,认识的人当中也没人知道有这种例子。
我的感觉是,试图择时操作不但不会增加投资价值,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专家的意见
在先前的例子当中,购买者常有一窝蜂狂热的行为,例如鬱金香狂热、概念股、生物科技、网际网路的泡沫,股价有时不会依照价值估计的算式,造成难以评估其价值。
在20世纪末的网际网路泡沫,一些股市专家对这种投资风潮要负大部份的责任,这种心理因素影响股价的事实加强了投资人不愿接受「目前的市价最能反映真实价值」的说法。
我们对于投资专家的意见或许可以加以考虑,但也不能全面否定专家的意见,虽然有许多例子显示专家不能持续胜过市场的平均值。
对于专家的意见我们也不能完全忽略,可以试着理解、评估各种分析观点。例外仍是少数效率市场规则的确存在着例外,但实在是少数。
效率市场并非适用任何时期,并非任何时期的股价都能正确反映其真实价值,因此,聪明且又判断力的个人能有不少空间可以交出优异的表现。
专业投资人仍可能有卓越的绩效表现,但是到目前,我们都难以找到证据支持这种说法,即使有,人数也很少,我们也难以事前得知他们会是什麽模样,这是个人和机构投资人都得面对的问题。
对于一般大众,最佳的策略还是透过广泛的投资组合并长期持有,取得市场平均报酬。
华伦·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在他的股东会多次推荐一般人、没有时间的专业人士,可以每月固定投资低成本的美股ETF(Exchange Traded Funds,指数股票型基金),同时保留大量现金。
简单就对了,不必想太多、太複杂。
ETF对大多数投资人来说,是相对明智的投资选择。
第三部:学习新投资技术
第三部分,是一些常见的投资错误,理性、自信、偏见等等。
理性与不理性效率市场、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以及风险和报酬之间的各种资产定价关係,全都是以「股市投资人是理性的」前提为基础,但是投资人总是会有不理性的时候,不然鬱金香狂热、网际网路泡沫怎麽发生的?
行为学家认为市场价格极不确定,价格过度反应已成为规矩而非例外,人们总是失去理性,而且投资人不理性的动作往往互相影响。
行为财务学家将这些不理性的行为量化或分类,产生不理性市场行的的因素有四种:
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
偏误的判断(Biased judgment)
从众心理(Herd mentality)
损失趋避心理(Loss aversion)
行为财务学家认为市场缺乏效率,消息可能不会立即反应在价格上,也就是没有「随机漫步」这回事,透过心理学的观点,可以避免一般人经常犯下的错误。
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
人们对于自己预测的准确度太过自信,他们夸大自身的技能,而且对未来太过乐观,这些偏误会以各种样貌显现于股市中。
首要的一点,许多个别投资人误以为自己可以击败市场,结果做了太多投机买卖而且交易量过大。
行为经济学家Terrance Odean、Brad Barber长期观察个别投资人帐户,发现个别投资人交易越频繁、绩效就越差。
之所以产生这种对理财能力的错觉可能源自于另一种心理学结果,也就是所谓的「后见之明偏误」(Hindsight bias)人们会选择性的记取成功的部分,一般人容易将任何好的结果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且经常会将坏的结果合理化,认为那是因为不寻常的外部事件造成的。
历史教训对我们的影响还不如几个成功事蹟。后见之明引发过度自信,让我们错以为事情容易推测,但事实却不然。
偏误的判断(Biased judgment)
就整体股市而言,跌深就会反弹,但投资人通常会认定,好的市场还会更好,差的市场还会更差。
上涨过程中,投资人会急着买进参与上涨,下跌过程中,总觉得再等一下,应该还有得跌。
心理学家早指出,人们往往会被某种错觉所愚弄,误以为自己对某些情况有点掌控能力,「控制权」这种错觉让投资人高估他们投资组合中那些走跌的股票,而且可能因此看到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趋势,或是相信自己可以看出股市的走势,进而预测未来的股价。
事实上,大费周章地想从资料中得出某种预测,各时期之间的股价发展依然近似随机漫步,也就是股价日后的变动与股价过去的变动基本上并不相关。
从众行为(Herd mentality)
在群众行为研究中,有一个公认存在的现象,那就是「团体迷思」(Group think):
团体中的个人有时会彼此强化信念,让人相信某个部正确的观点其实是正确的。
在2000年初,团体对网际网路获利潜力所做的过度乐观预测,以及对新经济股票不正确的定价,正是从众行为的例子。
整体市场不会永远做出正确决定,偶尔会出现如同17世纪鬱金香热到21世纪网路股热潮的盲从行为。
损失趋避心理(Loss aversion)
「展望理论」(Prospect theory)说明人们在有得失风险的情况下会採取的行为,此理论认为人们的决策动机是他们对得失所认定的价值。
在这当中,损失所带来的痛苦远远大于获利所带来的快乐,人们估计损失东西的价值,是得到相同东西的价的的两倍半。
如何描述可能的获利或损失所用的字眼,也会影响人们的决定,也就是心理学上的「架构选择的方法」(how the choice is framed)。行为学家也发现骄傲与后悔情绪再影响投资人行为的重要性。
投资人很难承认自己做了糟糕的股市决策,甚至对自己承认都很困难。如果必须向亲人坦承,可能会更加悔不当初。相反地,投资人通常会骄傲地将自己创造出庞大获利的成功昭告世界。
另外,行为学家也发现投资人有明显的「处分效应」(disposition effect),他们有明显的倾向,卖出已经赚钱的股票,却留下赔钱的股票。
卖出已经上涨的股票能让投资人实现获利并且建立自信,如果卖出赔钱的股票,就会带来后悔和损失的痛苦。
以房地产为例房屋市场也显然有这种不愿意认赔的心裡,当房价上涨,销售量会增加,房屋很快就会以要价或更高的价格卖出。
但是在房价直直落的时期,销售量下滑,要价远高于市场价格,屋主只得让房子在市场上长期摆着。极端的损失趋避心理,解释了卖方为何不愿亏本卖出房地产。
由于採取错误的股市策略,大部分投资人都是自己打败自己,因此漫步华尔街的作者建议投资人应该採取被动长期投资指数方法(Buy-and-hold indexing approach)。
当在2000年初看见买进的科技股节节上扬,人们很容易就会相信自己是个投资天才,接着,轻易的说服自己相信,追逐在上个波段绩效较好的共同基金绝对赚。
为了克服人类行为弱点造成的恶果,第一步是认清这些行为弱点。避免採用愚蠢投资人的招数,不要成了自己的头号敌人。
关于能用来预测未来报酬的方法,必须思考的是:这些效应是否是长期可靠?他们可能只是资料探索(Data snooping)的结果,希望藉由过去股价都搜寻,从中发现某些关联,也可能只是重複的以各种方法来拷问数据,直到它显现我们想要的结果而已。
就算预测报酬的关联性存在,投资者恐怕也无法从中长期得利。被发现的预测模式,例如股利效应,可能只是反映利率在市场上的正常波动,或者只是小公司效应适当的风险溢价。如果该模式真的不寻常,方法可能因为投资人的竞相採用而逐渐失效。事实上,模式越有用,就越无法存在。
在未来,投资人仍然会继续犯错只要有股市存在,投资人的集体判断就有可能出错。某些股市参与人明显的不够理性。因此,股价异常和可预测报酬的模式有时候会存在,甚至能存续一段时间。
效率市场假说的基本观念是,有一些明显的机会可以获取经过风险调整的额外报酬,而且人们会群起运用这些机会,直到机会消失为止。
遗落在地上的一百元系统性的击败市场有可能,但实际上仍然有难度。
况且,如果地上有100美元钞票,他们不会长久在那裡。要思考的是,方式能持续多久?
作者写道:
「没有人能够持续成功的预测市场走向,或是个别股票的相对吸引力,因此没有人能够持续获得高于市场平均的报酬。
虽然市场上偶尔出现有利可图的交易机会,但当他们为人所知之后就消失了。
无论个人或机构,到现在为止,都未能长期、持续地找出经过风险调整、有利可图的交易机会,特别是当他们需要付税和交易手续费时。」
第四部:资产配置的五项原则
我选择买股票ETF,长期持有,但对于其他人就不一定适合,即使是相同的理财工具,对不同的人可能代表不同的事情,这主要视投资人的风险承担能力而定。
股票ETF是不错的投资工具,但并不适用每个人,快退休的人士不一定适合投资股票ETF,必须考量自身情况,才能决定是否纳入配置。
投资人最重要的投资决策,也许是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选择搭配资产种类(股票、债券、房地产、货币市场证券等),并在这些资产中取得平衡。
资产配置的五项原则:
风险与报酬是相关联的.
投资于股票和债券上的风险,得视持有期间的长短而定,投资人的持有期间越长,资产报酬产生变化的可能性就越低。
平均成本投资法可以更进一步减低投资股票和债券的风险。
再平衡策略可以降低风险,有时还能增加投资报酬。
投资人必须明白对风险的心态与承受风险能力的区别。
你能承受多少风险,需视你的整体财务状况而定,包括在投资所得以外有什麽收入来源和种类。
风险与报酬
耶鲁大学教授Roger Ibbotson计算出股票自1790年以来每年可提供高于8%的複利报酬率,但伴随著的是相当大的风险,十年裡约有三年的总报酬是负数。
当追求高报酬时,高风险是投资人必须所付出的代价。
持有时间投资于股票和债券上的风险,得视持有期间的长短而定,投资人的持有期间越长,资产报酬产生变化的可能性就越低。
握有投资期间的长短,决定了你真正承受的投资风险。你能握有投资的时间越长,投资组合中股票所占的比例就该越重。
平均成本
平均成本投资法可以更进一步减低投资股票和债券的风险。
定期投入固定资金去购买股票,可以大大减低(并非避免)股票的投资风险,因为不会发生所有股票都在最高点买入的情况。
只有短期内会出售股票的人可以在股价上扬时感到高兴,潜在买家应该比较偏好股价下跌。
没有任何计画可以让你躲开惩罚性的空头市场,即使在最不景气的时候,也必须拥有现金和信心继续投资,无论新闻、舆论有多糟,不论市场多麽悲观,都不能中断继续投入,否则会失去在股市剧跌之后逢低承接买进的机会。
如果可能的话,保留一些现金(放在货币基金),以便在市场大跌时多买一些,这并不是建议投资人去预测市场,而是因为在市场大跌时,通常是买进的良机。
正如同希望和贪婪能产生投机泡沫,悲观和绝望也会造成市场恐慌。
再平衡策略(Rebalancing)
假设初始资产组合为股票60%,债券40%是投资人较可以接受的风险比例,当股票经过上涨后占投资组合75%,债券占25%,这时高风险配置已超越投资人可以接受的范围,投资人可以经由出售部份股票,购入部分债券,以重新将投资组合的比例调整回60/40。
风险的心态与承受风险能力的区别适合你的投资应是投资收入以外的所得而定,你的赚钱能力也就是负担风险的能力,通常和你的年龄有关。
赚钱能力很重要,工作收入也是很重要的现金流,能持续带给我们正现金流。
另外,尽量避免将投资组合和主要收入相连结,例如:只购买你所任职公司的股票,避免将收入和投资都繫于同一家公司。
对于任职相同产业公司的夫妻,在产业衰退时,可能面临同时失业的风险,瞬间损失两份薪水所产生的现金流。
第五部:你也可以是理财高手
进入最后一步,你也可以是理财高手,阅读至此,应该对于预测市场、选择策略有更深的理解,也对于如何建构自身投资组合有一些概念。
在投入股市之前,应该审慎规划,做出详尽的投资计画。
作者开出以下检查项目,不仅可以帮出你做出合理的财务决策,同时还可以增进你的税后报酬率:
未雨绸缪尽可能储蓄,推动资产成长最重要的因素是节流而非开源,而节流需要纪律,要保障财务安全,最重要的是展开定期储蓄计划,并且越早开始越好。
拥有现金与保险生活是有风险的事业,每个人一生当中都会发生非预期的财务需求。
保留一些资金,以支付非预期的支出或为失业提供缓衝。
购买保险,人们需要防范未然。
手上的现金收益得跟得上通货膨胀将钱放在银行,每年赚取N%的利息,如果通货膨胀率大于N%,那你/你将损失实质购买力,实际的状况甚至可能更糟,因为你/你拿到的利息收入可能还要课税。
适当地使用短期投资工具,例如银行存单、透过网路寻找最高利率的银行使用最高的定存利率。学习节税利用每一个节税机会,设法让你/你的储蓄和投资免税。
釐清投资目标决定你愿意承担的风险,以及最能配合你的税赋级距的投资。自己决定你的组合,因为没有一种投资方法、资产配置会是所有人的最佳策略。
适时投资自用住宅在「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中,郝思嘉(Scarlett O’Hara)她在战后破产,但她仍拥有庄园。无论货币升值贬值,位于一片好土地上的房子永远有价值。
只要世界上人口持续成长,对于房地产的需求会是对抗通货膨胀最可靠的武器。拥有住家是强迫你储蓄的好方法,而且能给人极大的心灵满足感,因此,尽可能拥有一间自己买得起的房子。持有房地产的报酬与普通股票相当,而且能产生良好的股利收益。
房地产与其他资产的相关性通常较低,可以降低整体风险,房地产也是可靠的抗通货膨胀工具。
投资债券无息债券:无息债券以面额大幅折价发行,再逐年递增,回升为面额,持有至到期日,投资人就能收到债券面额。
无息债券没有再投资的风险,能保证投资人的资金,持续以到期收益率再投资。
但购买小面额的无息债券可能被收许极高的手续费。只有在到期赎回时才能收回面额,因此之前债券价格可能随利率变动而大幅波动。
免佣债券基金:拥有部分长期无息债券的优点,但买卖却更方便、更便宜,能提供长期稳定的收入,适合靠利息生活的投资人。
建议投资于低费用的债券指数基金,例如全债券市场指数基金(Total Bond Market Index Fund)抗通膨债券:这类债券能免于通货膨胀的侵蚀,如果持有到到期日,本金的实质购买力也可以得到保障。
垃圾债(信用评等不佳、利率较高的债券):高收益的垃圾债券不适合常常失眠的投资人,就算这些投资完全分散,风险依然极高。如果利率走扬,你持有债券的价格会下跌;如果利率走低,发行单位会提前清偿债券,再以较低的利率发行债券。
使用收费较低的经纪商使用费用较低廉的券商或产品,容易让投资人赢在起跑点。
购买共同基金时,成本非常重要,收费最低的共同基金经常会产生最高的淨值报酬。
分散投资:避开坑洞和绊脚石分散投资可以降低风险,使投资人更可能达成配合投资目标的长期平均报酬,因此,在每个投资类别中要多方持有不同的标的,虽然普通股票应成为投资的主干,但不应该是其中为一的工具。
财富自由之路没有保证致富的捷径,只有承担较高风险(或是牺牲一些流动性)才能得到较高报酬。
能忍受的风险,取决于是否能安稳入睡。
我觉得这很重要,如果某项投资影响到我的生活,我就不会选择这种投资方式,适当的投资能改善生活,而不是为了改善生活而去投资。